美联储成立近 100 年后,其权力从未如此强大。 世界各地的市场和政府都屏住呼吸,期待美联储主席的每一句话。 然而,普通人对地球上最强大——也是最不了解的——金融机构知之甚少。 由 Liev Schreiber 讲述,Money For Nothing 是第一部将观众带入美联储并揭示美联储政策(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电影。 加入现任和前任美联储官员的行列,与批评者以及彼此辩论,讨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在 2008 年濒临崩溃的决定。以及为什么我们可能会再次走向崩溃。
这部纪录片是青年导演Elizabeth Lo的首部长片,伴随流浪狗橄榄、纳扎尔和卡特尔的脚步,观众得以窥见伊斯坦布尔易被忽略的角落,看到街头边缘人——同为流浪者的叙利亚难民的生活面貌。该片已入围2020届翠贝卡电影节,并由英国电影公司Dogwoof参与发行。
HOSPITAL shows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a large urban hospital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emergency ward and outpatient clinics. The cases depicted illustrate how medical expertis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organizational considerations, and 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staff and patients affect the delivery of appropriate health care.
"ADDICTED TO SEXTING"| a compelling (and sometimes humorous) look at the rise and proliferation of this social phenomenon from several varying perspectives and how the lives of those engaged in it are affect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film| we examine nearly every aspect of what has become a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astime. A vast range of opinions give their input about this delicate subject and| as such| discussions with notable figures in the entertainment| political and medical fields (among others) are included. The film touches on the many high profile scandals surrounding public officials and the resulting consequences of their actions. In stark contrast| an honest look at the possibility of sexting as a positiv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healthy relationships is also presented. Sexting exists and is not likely to disappear anytime soon. "ADDICTED TO SEXTING" shows the why| how and what possible purpose it serves.
以原始、亲切的视角审视越战对美国的影响。在西贡沦陷 50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该系列节目通过个人故事,探讨了这场冲突的深远影响以及对社会的持久影响。
在这部纪录片中,踏上愉快的狗狗世界之旅,从科学和情感角度来了解我们可爱的好朋友。
从害人不浅的发薪日贷款到尾气排放测试作假的汽车,这部调查类剧集揭露了企业厚颜无耻的贪腐行径。
这是一部关于街拍鼻祖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的纪录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尔依然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摄影师,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从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比尔的镜头下,不管你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你着装出位有个性,比尔都乐于捕捉你的美。几乎所有的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这位摄影顽童,就连著名时尚杂志Vogue的女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然而,这样一位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时尚且功不可没的老人,依然住在狭小工作室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街拍照,不过老人家却觉得这样最好,对他来说,拍照以外的任何事都无关紧要,能够自由地捕捉新鲜,才是他的追求。 本片推出后深受欢迎,先后在悉尼电影节、南塔基特电影节、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和阿布扎比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纪录片殊荣。
Rebels on Pointe is the first-ever, cinéma vérité documentary film celebrating Les Ballets Trockadero de Monte Carlo -- the all male, drag ballet company founded over 40 years ago on the heels of New York's Stonewall riots. The company has performed in over 500 cities and 33 countries, and has a cult following around the world. The film juxtaposes exclusive, behind-the-scenes access and intimate, character-driven stories of its dancers, highlighted by amazing performances shot around the world. Rebels on Pointe ultimately celebrates our shared humanity through universal themes of identity, dreams, family, love, loss, determination and resilience... proving that a ballerina is not merely a woman dancing, but an act of revolution in a tutu.
1997 年秋天,迈克尔·乔丹和芝加哥公牛队开始了他们八年来第六个 NBA 总冠军的追逐。但是,尽管乔丹自 13 年前大放异彩以来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主教练菲尔·杰克逊称之为“最后的舞动”的这次比赛被俱乐部高层中的紧张气氛所笼罩,因为这是最后一次看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和他杰出的队友们一起奋力拼搏。
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随着前苏联乌克兰地区传来的一声爆炸,彩色的火焰冲上千米高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也是人类和平使用核能以来最大的一次惨剧。事故造成31人当场死亡,爆炸后的核能严重泄漏导致上万居民送命或致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 儿出生。当日抢险的消防士兵更是用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避免了核电站的二次爆炸。但令人震惊的是,前苏联政府选择了将事故消息打压保密,而全然不顾此时的辐射尘已经随着大气外泄到了东欧地区甚至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 纪录片借用当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以及档案影片,重映了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紧张进行的大作战,每个抢救阶段一一再现。
A feature length documentary on the acclaimed work and eclectic career of maverick filmmaker Larry Cohen (BLACK CAESAR, GOD TOLD ME TO, Q THE WINGED SERPENT, THE STUFF, PHONE BOOTH).
澳大利亚2号帆船队回顾让他们在1983年美洲杯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动力、付出和创新
A team of climbers set out to find Irvine and his climbing partner George Mallory camera. If that camera could be found, it would rewrite history.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Bob Ross brought joy to millions as the world's most famous art instructor. But a battle for his business empire cast a shadow over his happy trees.
军械库系列片是一部介绍武器以及和武器相关的教学类纪录片,每一集讲述了一种武器,并讲述其使用方法,示范教学,当然还会介绍其保管方法。武器的分类:家庭防御武器和猎枪手枪,冲锋枪,步枪和卡宾枪,突击步枪,机关枪,冷兵器以及重型武器装备等。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对传说中的武器的详细解析,还会看到世界上最新的武器像雷明顿7600,AUG77,MKB-43,AK-47,布莱泽R93RLS2,VZOR-59,勃朗宁1900,马林·温彻斯特,SVD&ZigZauer SSG 3000,装甲车VA-20,VA-64B,坦克T-34等。
这部摇滚纪录片讲述了列入“摇滚名人堂”的芝加哥乐队的幕后故事,涵盖从出道时摇滚爵士融合曲风到榜首流行热单的演变。
National Geographic will release a new documentary film this year about the extreme climber Alex Lowe. Directed by Lowe’s son Max, Torn will explore his father’s life and tragic death, and impact on the family after such a loss.